福建掌突蟾
Leptobrachella liui
分布区域:延平、邵武、武夷山、建瓯、顺昌、浦城、光泽、松溪、政和、三元、永安、明溪、清流、宁化、大田、尤溪、将乐、泰宁、建宁、新罗、漳平、长汀、上杭、武平、连城、永春、德化、福清、闽清、永泰、古田等地。
来源层级: 动物 / 两栖动物 / 无尾目 / 角蟾科
形态特征
       雄蟾体长 23—29mm,雌蟾体长 23—28mm。体背部较光滑或有小疣,在肩基部上方有一个白色圆形腺体,在肛部侧上方有一对称圆形腺体;腹面光滑,腋腺大,股后腺略大于趾端。体背面灰棕或棕褐色,两眼间有深色三角斑,肩上方有“W”形斑,上臂和胫跗关节部位浅棕色;胸腹部一般无斑点,腹侧有白色腺体排列成纵行。
生态习性
       栖息于海拔 730—1400m 山溪边的泥窝、石隙或落叶下。夜间栖息于溪边石上或竹枝以及枯叶上鸣叫,音大而尖。白天隐藏在阴湿处,极难发现。主食昆虫等。
  • 福建掌突蟾
  • 福建掌突蟾
图片及文字内容提供: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