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眶蟾蜍
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
分布区域:全省广泛分布。
来源层级: 动物 / 两栖动物 / 无尾目 / 蟾蜍科
形态特征
        雄蟾体长 72—81mm,雌蟾体长 95—112mm。头部两侧有黑色骨质棱,该棱沿吻棱经上眼睑内侧直到鼓膜上方;耳后腺长椭圆形。皮肤粗糙,全身除头顶外,满布瘰粒或疣粒,背部瘰粒多,腹部密布小疣,四肢刺疣较小。趾侧有缘膜,具半蹼,关节下瘤不明显,内外跖突较小。背面多为黄棕色或黑棕色,有的具不规则棕红色斑,腹面乳黄色,多少有花斑。雄蟾内侧 3 指有棕婚刺,有单咽下内声囊。
生态习性
       栖息于海拔 10—1700m 的多种环境内。常活动在草丛、石堆、耕地、水塘边及村舍附近。夜晚外出觅食,以蚯蚓、软体动物、多足类以及各种昆虫等为食。
  • 黑眶蟾蜍
  • 黑眶蟾蜍
图片及文字内容提供: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