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湍蛙
Amolops wuyiensis
分布区域:延平、邵武、武夷山、建瓯、顺昌、浦城、光泽、松溪、政和、三元、永安、明溪、清流、宁化、尤溪、将乐、泰宁、建宁、德化、仙游、罗源、闽清、永泰、宁德市区、福安、福鼎、霞浦、古田、屏南、寿宁、周宁、柘荣等地。
来源层级: 动物 / 两栖动物 / 无尾目 / 蛙科
形态特征
雄蛙体长 38—45mm,雌蛙体长 45—53mm。皮肤略粗糙,背面有小痣粒,口角后方有两个颌腺;体侧有圆疣,股后方有许多密集的小圆疣,无背侧褶;胫部外侧疣粒排列成行,后腹部的疣较明显。指、趾端吸盘小,均具边缘沟;趾间全蹼,外侧跖间蹼达跖基部。体背面多为黄绿色或灰棕色,散有不规则黑棕色斑块,四肢背面各部有横纹 3 条左右,腹面白色,咽喉部紫灰色,少数个体胸腹部有云斑,四肢腹面肉色。雄蛙第一指基部有黑色角质婚刺,具一对咽侧下内声囊,无雄性线。
生态习性
栖息于海拔 100—1300m 较宽的溪流内或其附近,溪流两岸乔木、灌丛和杂草茂密。成蛙白昼隐蔽在溪边石穴内,夜间攀附在岸边石上或岩壁上。捕食昆虫、小螺等小动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