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皮姬蛙
Microhyla butleri
分布区域:大田、建宁、新罗、上杭、连城、南靖、厦门、安溪、德化、闽清、永泰等地。
来源层级: 动物 / 两栖动物 / 无尾目 / 姬蛙科
形态特征
      雄蛙体长20—25mm,雌蛙体长21—25mm。体形略呈三角形;背面皮肤粗糙,为灰色或灰棕色,满布疣粒,许多疣粒上有红色小点,背部中央有镶黄边的黑酱色“˄”形斑,眼后沿体侧至胯部有3—4 块黑斑,腹面皮肤光滑;头小,宽大于长,吻端钝尖,突出于下唇,枕部有肤沟,向两侧斜达口角后绕至腹面,在咽喉部相连形成咽褶;前肢细弱,指、趾端有吸盘,其背面有纵沟,指关节下瘤发达,内掌突较小,外掌突大。后肢较粗壮,趾间具微蹼,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;无犁骨齿;舌后端圆。
生态习性
      常栖息于海拔100—1300m 山区的水田、水沟、水坑边的土隙或草丛中。主食蚁类,也食其他昆虫和蜘蛛等小动物。
  • 粗皮姬蛙
  • 粗皮姬蛙
图片及文字内容提供: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