挂墩后棱蛇
Opisthotropis kuatunensis
分布区域:邵武、建瓯、顺昌、武夷山、光泽、松溪、沙县、泰宁、新罗、漳平、长汀、永定、上杭、武平、连城等地。
来源层级: 动物 / 爬行动物 / 有鳞目 / 水游蛇科
形态特征
   小型蛇类,雄性全长约641mm,雌性全长约670mm。头较小,略宽扁,与颈区分不太明显,眼小,鼻孔侧仰位;背面橄榄棕色或棕黄色,自颈至尾有不太明显的黑色纵纹;腹面黄白色,尾下鳞有云斑。前额鳞1 枚;上唇鳞13—16 枚,后几枚常分为上下2 片,唇边还有小鳞片,背鳞均为19 行,起强棱,外侧弱棱。
生态习性
   栖息于高山山涧溪流,半水栖,夜间活动,白天潜于水底石缝中。食蚯蚓、蝌蚪、蛙卵等。
  • 挂墩后棱蛇
  • 挂墩后棱蛇
图片及文字内容提供: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